《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,到现在已近三年半的时间。近年来,我国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,数字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。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带动下,网络货运行业发展迅速,平台聚集效应显现,资源整合能力逐步提升,已成为引领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。
“疯狂扩张”,网络货运平台“野蛮生长”
✦
当前,网络货运(无车承运)平台快速发展,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的统计,截至2022年底,全国共有2537家网络货运企业(含分公司),同比增长36%。
其中,仅去年第四季度,全国范围内就净增加155家网络货运企业(含分公司)。
从这些数据即可看出,原本是将货主与货运司机联系起来,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,帮助货主降本增效,同时避免运力空驶的网络货运行业,正在“野蛮生长”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,一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GPS、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,以及政府对整车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力支持。
2015年以来,国家陆续发布了《关于印发<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>的通知》、关于推进在线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》等条例,促进数字货运的发展。
二是数字货运市场潜力巨大。2021年,以在线GTV计,数字货运平台市场规模为4300亿元,预计其以12.0%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,在2026年将达到7590亿元。
三是该行业壁垒较低,面对千亿级的市场潜力,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入局也就成为必然。
但其实经营好网络货运平台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。
同质化竞争激烈,规模效应难以发挥
✦
网络货运政策出台前,尤其是2018年以前,市场属于一片蓝海。虽然政府推行了无车承运试点,陆续颁布了系列政策,但行业内很多物流企业和运输公司对网络货运了解并不深入,当有的企业率先进入市场的时候,客户会跟随这类企业的发展模式,认为彼此的合作是安全合规的。与此同时,政府也释放了很多政策红利,来帮助企业将运输慢慢转移到网络货运平台上。这也造就了一大批瞄准政策红利才向网络货运方向转化的企业。所以,前期网络货运平台企业业务发展非常迅速,客户增长容易,企业也在追求体量规模化发展。
随着网络货运市场的形成,各方势力涌入,先发优势逐渐消失,市场竞争加剧。如果先进入市场的企业定位不明、经营类型过于相似,则产生低端服务的同质化竞争这时,平台规模效应还难以发挥作用,政府红利政策的取消无疑又给企业增加了压力。很多网络货运平台企业都面临着业务增长困难和客户流失现象。同质化严重,过于依赖政策红利必然面临生存困难。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条件、融合外部资源协同来合理地利用政策环境探索第二条增长曲线,是多数网络货运平台企业需要考虑的。
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货运平台?
✦
市场经济时代,竞争永远是保持经济活跃的引擎,各行业都需遵守优胜劣汰法则。货运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,市场容量大,哪个企业想要垄断确实也不太可能。
对于各网络货运平台来讲,谁都有机会,就看你能否抓住关键,寻求“价格战”之外的发展之路。
具体来讲,网络货运平台要意识到一点,那就是需要与司机实现共赢,提升物流效率是关键。
第一,借助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奖励,完成传统物流数字化
这里可以借鉴刚刚登陆港交所的路歌的做法。
网络货运平台可以通过数字化运力采购、数字化业务运作、数字化财务结算三个环节,帮助物流企业构建标准化的内外部协同流程,提升全链路管理能力,实现综合成本与服务质量的最优化,推动全价值链的降本增效。
业务运作数字化,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网络货运系统,将车辆确认、入场装货、在途运输、到场卸货、回单邮寄的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,使得企业内部各角色交互能力加强,提升内部工作效率。
运力采购数字化,就是要让物流企业“有车”,稳定与车辆的关系,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高效采购。同时,通过运力保障服务输出,比如0免赔额的运费保障、货损保障等,增加司机与企业的粘性。
财务结算数字化,打通互联网平台主流支付接口,让线上化、信息化和数字化延伸至运费结算环节,实现运费从申请到结算的可视化。
以具体结算流程为例。司机完成订单后,通过平台拍照上传回单,调度收到信息后,会查看核实电子回单,并一键申请支付单。管理层根据运单、电子合同回单、运费、轨迹等业务联合核查,一键批量审批。
第二,开发多种项目,寻找新的增长点。
网络货运平台要善于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,等到物流公司体量增大,用户数据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利用这些真实数据做一些金融服务、后市场服务等。比如,保险、贷款、车辆维护与保修等,为卡车司机提供便利,也可以让自己的品牌多元化发展。
第三,平台要把握好“度”,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。
网络货运平台争相逐利无可厚非,但如果没有把握好“度”,而逐渐转向“佣金”平台,那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矛盾就会不断深化。
因此,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要强化用户意识,善用规模效应,不能滥用市场优势,必要的时候要为用户让利而非与用户争利。平台要把自身的价值建立在赋能生态链上,找准明确的市场定位,专注细分市场,根据自身优势深度专业化,持续创新商业模式,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。
第四,平台要坚持问题导向,切实履行主体责任。
网络货运平台是整合配置运输资源服务的提供者,同时也是行业秩序的维护者,应当履行好责任义务,依法运营,严格管理,筑牢安全防线。
具体来讲,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,扩充数据源,对拟加入平台的驾驶人和车辆进行实质性审核;借助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,采取行程录音、行程分享、信息核验卡、偏航介入、AR识货、一键报警、行程位置保护等多项措施,保障司机和货物的安全;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司机的宣传教育,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。
网络货运存在的误解
✦
网络货运平台的市场定位是吸引货主、车主、司机等参与方的基础。而大多数平台的定位太模糊,很难给客户带来有价值的基础货运服务与增值服务。有很多企业申报网络货运平台,以为就像以前的车货匹配平台一样,平台只做信息中介,负责票据和结算,然后通过税务洼地来实现盈利,但实际网络货运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平台是需要承担承运方责任的,仅仅车货匹配不符合网络货运平台要求。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很多物流企业认为,只要申请牌照就可以从事无车承运业务,但网络货运有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“线上化”。传统物流企业因为不想做过多的投入,往往不具备商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等线上运营能力,更不具备在途监管、电子回单、电子合同、在线发票等一系列的线上化场景。网络货运不应只是开运输发票这么简单,而应在承运过程中实现交易管理智能化、运输流程场景化以及税务合规化,通过平台集聚效应来提高物流行业运行效率,降低成本。而这背后是数字化能力、信息科技水平。
无论是服务型产品还是实物型产品,又或者是互联网产品还是非互联网产品,平台模式与非平台模式的产品设计都有很大差别,平台模式中产品更强调围绕人内心对于价值实现、感知体验与价值有效分配。平台过于注重表面上的功能、美观而忽略用户作为物流参与方在客户关系、操作时效、响应效率、物流成本、信息保密、货主业务私有化、物流调度与管理等方面的物流特色,导致产品过于单一甚至体验单调乏味,过于迎合互联网,脱离物流需求。